相关链接
Copyright © 阳江市旅游景点特色美食网 沪ICP备2024076799号
2024-12-26
阳西县,宛如一颗镶嵌在广东省西南部沿海的璀璨明珠,散发着独特的魅力。其陆域面积达 1435.18 平方公里,海域面积更为广阔,有 5668 平方公里,海岸线绵延 174.37 公里,勾勒出一幅壮美的山海画卷。这里地势西北高、东南和中部低,背山面海,独特的地形孕育出丰富多样的自然景观与人文风情。
阳西历史悠久,自新石器时代起便有人类活动的踪迹,历经岁月变迁,在不同朝代有着不同的归属与发展,深厚的历史底蕴为这片土地增添了神秘色彩。如今,阳西县下辖 8 个镇,19 个居委会、138 个村(渔)委会,县人民政府驻阳西县城四区广场路 1 号,全县人民在这片土地上安居乐业,共同书写着阳西的新时代篇章。
阳西的自然风光美不胜收,“山、海、泉、林、湖、岛、湾” 等各类景观一应俱全,共同交织成一幅绚丽多彩的画卷。鹅凰嶂高耸入云,海拔达 1337 米,是粤西第二高峰,其山体巍峨,森林茂密,犹如一片绿色的海洋,为众多野生动植物提供了栖息的家园,是大自然赋予阳西的珍贵生态宝库。而沙扒湾、月亮湾等滨海景观,则以其细腻的沙滩、清澈的海水和迷人的海景吸引着无数游客纷至沓来,成为人们休闲度假、放松身心的理想之地。在这里,人们可以尽情享受阳光沙滩,感受海风的轻抚,聆听海浪的拍岸声,让心灵得到片刻的宁静与舒缓。
除了令人陶醉的自然风光,阳西的人文底蕴也极为深厚。七贤书院、泰安堡等广东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,宛如历史的守望者,静静诉说着往昔的故事,见证了阳西在岁月长河中的沧桑变迁。阳江山歌、阳江剪刀锻制技艺等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,更是阳西人民智慧与情感的结晶,它们代代相传,延续着这片土地的文化脉络,让人们在欣赏艺术之美的同时,也能感受到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与深厚内涵。
作为中国小刀中心、中国蚝乡、中国调味品之都,阳西在经济领域展现出强大的实力与活力。其拥有 “海洋 +” 八大产业,构建起从陆地、海洋到餐桌的完整产业链,全国县级最具规模的海水种苗生产基地坐落于此,彰显出阳西在海洋产业领域的领先地位。众多知名企业在此集聚,产业蓬勃发展,为阳西的经济腾飞注入了强劲动力,也为当地居民提供了丰富的就业机会和广阔的发展空间。
阳西,这片充满魅力与活力的土地,正以其独特的山海风光、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繁荣的经济态势,吸引着越来越多的目光。无论是追寻自然之美、品味文化之韵,还是探索经济发展的活力与机遇,阳西都无疑是一个值得深入了解和探索的地方。
阳西的历史,宛如一部厚重的史书,自新石器时代起便悄然开篇。那时,这片土地上就有人类活动的踪迹,他们在这片山海相依的土地上繁衍生息,开启了阳西的文明曙光。
春秋战国时期,阳西为百越之地,在历史的舞台上默默发展。秦始皇三十三年(公元前 214 年)后,此地纳入南海郡地,正式开启了与中原王朝的紧密联系。汉武帝元鼎六年(公元前 111 年),阳西成为合浦郡高凉县地,在岭南地区的政治版图中占据一席之地。三国时期,这里为广化县,属高凉郡管辖,见证了三国时期的风云变幻与政权更迭。南北朝时期,宋文帝元嘉九年(432 年),阳西属宋康郡,迎来了新的发展阶段,其地域文化也在这一时期逐渐形成特色。
隋初,废郡为县,阳西称杜原县,后于唐武德五年改为杜陵县,行政区划的变迁反映出当时政治制度的变革与调整。宋太祖开宝五年,杜陵县并入南恩州(即阳江),此后明、清两朝沿宋制,阳西在相对稳定的政治环境下,经济、文化得以持续发展,人民安居乐业,社会秩序井然。
民国开始至 1950 年,阳西属阳江县 6、7 区,在时代的浪潮中经历着社会变革的洗礼。1951 年,阳西的行政区划有所调整,属阳江县 6、7、10 区,随后在 1953 年属阳江县 12 至 18 区,不断适应着新中国成立初期的社会发展需求。直至 1988 年阳江建市分县,阳西县正式成为阳江市辖县,开启了新的发展篇章,在新时代的征程中不断书写属于自己的辉煌。
阳西的自然景观宛如一幅绚丽多彩的画卷,山、海、林、泉等各类景观交相辉映,共同勾勒出这片土地的独特风貌。
鹅凰嶂峰高耸入云,海拔达 1337 米,是粤西第二高峰,亦是广东第四高峰,素有 “阳江屋脊” 之称。其山体巍峨险峻,怪石嶙峋,山间云雾缭绕,仿佛人间仙境。山上植被繁茂,珍稀植物众多,犹如一座天然的生态宝库,为众多野生动植物提供了栖息繁衍的理想家园,尽显大自然的雄浑与壮美。
东水山景区风光旖旎,山清水秀,气候宜人,四季如春。这里林海茫茫,翠竹摇曳,清泉潺潺,瀑布飞泻。东水山的瀑布气势恢宏,射水潭瀑布高达 20 余米,水花飞溅,如银河落九天;吊水潭瀑布分三层,首层最高,有 “小庐山三叠泉” 之美誉,潭水清澈见底,冰凉刺骨,令人心旷神怡。
沙扒湾、月亮湾等海滩,海岸线绵延悠长,沙质细腻如粉,海水清澈湛蓝,浪花朵朵,涛声阵阵。沙滩旁椰林摇曳,随风沙沙作响,仿佛在诉说着大海的故事。在这里,游客们可以尽情享受阳光沙滩,沐浴海风,踏浪嬉戏,感受大海的温柔与浪漫,让心灵得到彻底的放松与舒缓。
阳西的温泉资源也极为丰富,其中儒洞热矿泉为咸水泉,在国内较为罕见。阳西咸水矿温泉更是声名远扬,其水质优良,富含多种对人体有益的矿物质和微量元素,如锂、锶、铁、锌、铜等,被誉为 “天然的矿泉水”。温泉区域内设有多个功能各异的泡池,包括中药浴、花草浴、矿物质浴等,每个泡池都能为游客带来独特的疗养体验,让人们在泡温泉的过程中舒缓疲劳、放松身心,享受温泉带来的舒适与惬意,达到养生保健的功效。
阳西县产业发展态势强劲,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相得益彰,共同推动经济稳步前行。
在传统产业方面,帽袋行业作为阳西的传统支柱产业,有着近 40 年的发展历史,基础扎实深厚。全县帽袋加工厂(包括家庭作坊)多达 100 多家,从业人员超 1 万人,日生产帽子数量最高可达 50 万顶,已然成为广东省乃至国内外知名的制帽产业基地,产品远销海外,在国际市场上占据一席之地,为当地创造了可观的经济效益,也带动了就业增长。
而调味品产业更是成绩斐然,阳西作为 “中国调味品之都”,集聚了卡夫亨氏、金龙鱼等世界 500 强和厨邦、致美斋等中国十大调味品品牌及众多食品(调味品)配套企业近百家。2023 年,阳西调味品产能接近 200 万吨,预计到 2028 年,产能将超 400 万吨,届时将成为全球最大的调味品生产基地,其产品种类丰富多样,涵盖酱油、食醋、复合调味料等多个品类,满足不同消费者的口味需求,畅销全国各大市场,部分产品还出口到国外,极大地提升了阳西在国内外调味品市场的影响力和竞争力。
阳西的海洋渔业同样发达,是 “中国蚝乡”,程村蚝以其肥美鲜嫩、营养价值高而闻名遐迩,不仅在国内市场备受青睐,还出口到东南亚等地区,成为阳西的一张特色名片。全县渔业总产量达 48 万吨,位居全省县级第一,拥有丰富的海洋渔业资源,为当地渔业发展提供了坚实基础,除了生蚝养殖,还包括虾、蟹、鱼等多种海产品的养殖和捕捞,渔业产业链不断完善,从养殖、加工到销售,各个环节紧密相连,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协同发展,促进了渔民增收和地方经济增长。
新兴产业方面,绿色能源产业蓬勃兴起,海上风电产业发展迅猛,总装机容量达 730 万千瓦,其中 280 万千瓦已经投产并网,余下 450 万千瓦正加快推进,全力打造全球最大县域海上风电产业基地。海上风电场的建设不仅为阳西带来了清洁能源,减少了对传统能源的依赖,还吸引了大量投资和相关产业的集聚,推动了当地经济的转型升级,促进了就业增长和技术创新,为阳西的可持续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。
临港工业也在快速崛起,丰头港 F1 - F5 码头泊位建设如火如荼,凤凰岭矿区开发有序推进,与阳江高新区联动发展风电运维、海工装备等制造产业,构建临港产业集群,充分发挥阳西的港口优势和资源优势,加强与周边地区的产业合作与协同发展,提升区域产业竞争力,为阳西的经济发展开辟了新的增长点,推动了工业结构的优化升级,促进了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。
这些产业的协同发展,使得阳西在区域经济中占据重要地位,展现出强大的经济活力和发展潜力,为阳西的未来发展描绘出一幅绚丽多彩的画卷。
阳西民俗文化丰富多彩,疍家婚嫁风俗完整地保留了疍家人在水上生活的民俗特征,展现出 “以船代轿” 的独特婚礼场面,蕴含着疍家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祝福;书村走公、沙扒神水节等特色民俗活动,从不同角度呈现了疍家人在阳西的文化风貌,这些民俗活动不仅是一种庆祝仪式,更是疍家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,加强了社区的凝聚力和归属感,也为游客提供了深入了解当地文化的机会。
在非物质文化遗产方面,阳西同样成果丰硕。截至目前,阳西县拥有非遗项目 67 项,项目传承人已发展到 110 多人。其中,阳江山歌、阳江剪刀锻制技艺等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,承载着阳西人民的智慧与情感,是当地传统文化的杰出代表。阳江山歌旋律优美,歌词质朴,反映了当地人民的生活、劳动和情感,在田间地头、节日庆典中都能听到它的悠扬歌声,是人们表达情感、传承文化的重要方式;阳江剪刀锻制技艺则展现了精湛的传统工艺,其制作的剪刀锋利耐用,蕴含着工匠们的匠心独运和对传统技艺的坚守,成为阳西手工业文化的骄傲。
近年来,阳西大力实施文化惠民工程,积极促进非遗项目 “活化” 保护,通过举办 “非遗进景区” 等活动,让非遗文化走进群众的日常生活,使体验和传承非遗文化成为一种新时尚。在这些活动中,游客和群众可以近距离观赏非遗项目的展示和表演,参与互动体验,亲手制作非遗手工艺品,感受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,增强对本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,也为非遗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,让古老的技艺在现代社会中焕发出新的生机与光彩。
阳西的美食文化源远流长,独特的山海资源孕育出众多令人垂涎欲滴的特色佳肴,每一道美食都蕴含着浓郁的地方特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。
程村蚝无疑是阳西美食的璀璨明珠,作为 “中国蚝乡”,阳西县程村镇的生蚝以其肥美鲜嫩、口感醇厚而闻名遐迩。程村蚝生长在咸淡水交汇的优质海域,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赋予了它独特的风味。蚝的做法多种多样,清蒸程村蚝最大限度地保留了蚝的原汁原味,鲜嫩多汁,入口即化,让人品尝到大海的鲜美;炭烧生蚝则在蚝肉上撒上蒜蓉、辣椒等调料,炭火烤制后,蚝肉的鲜香与调料的香味完美融合,香气四溢,令人回味无穷;而程村蚝饭更是将蚝的鲜美融入到每一粒米饭中,米饭粒粒饱满,蚝肉鲜香浓郁,营养丰富,成为阳西人餐桌上的挚爱,也吸引着无数游客慕名而来,只为一尝这地道的蚝乡风味。
儒洞大杂烩是一道具有百年历史的传统名菜,也是阳江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。这道菜汇聚了山海之精华,“山” 有东水山的竹笋,“海” 则有墨鱼、虾等食材,再以猪肉、虾干、鱼丸、鸡杂作为配菜,食材丰富多样,色泽诱人,香味浓郁。其制作工艺讲究,经过浸、煮、焯、煸、炒、焖等六大工序,将各种食材的鲜味充分融合在一起,形成独特的口感和味觉体验,味美清香、营养丰富,是儒洞镇乃至邻近地区群众逢年过节、新居婚庆的必备佳肴,寓意着融汇山海、人才萃荟,承载着儒洞人民的智慧与精神。
溪头白土腾鳝饭是溪头镇的特色美食,其制作技艺于 2022 年被评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。腾鳝饭选用新鲜肥美的腾鳝,精心处理后与米饭一起烹制。制作时,将鳝肉切成粒状,与瘦肉一起剁成肉粒,用大火炒至金黄色,再放入煮好的米饭中,用高压锅焖煮约十分钟,最后撒上葱花搅拌均匀。这样做出的腾鳝饭,鳝肉的鲜味与米饭的香气相互交融,香气扑鼻,口感松软,鳝肉鲜嫩无刺,还具有补血养颜、壮筋活络等滋补功效,深受当地人和游客的喜爱,成为溪头镇的一张美食名片,也体现了阳西人对食材的巧妙运用和对美食的独特追求。
此外,阳西还有许多其他特色美食。上洋鱼祃是上洋镇的特色小吃,选用新鲜鱼块,裹上淀粉浆后经煎、炸而成,外皮酥脆,鱼肉鲜嫩,味道浓郁;塘口米粉以其粗细适度、爽滑可口而闻名,用富硒土地出产的优质大米等食材制作而成,是当地人餐桌上的常客,也逐渐走出阳西,受到更多人的喜爱;儒洞白切鸭肉质韧滑、清香不腻,有着数百年的历史,是阳西大小食肆迎接四方食客的一道必备名菜,其独特的制作工艺和鲜嫩的口感展现了阳西传统美食的魅力;阳西盐焗鸡皮脆骨香,肉实味美,咸香不腻,曾经是名声显赫的美食,承载着阳西人的美食记忆。
这些美食不仅仅是满足味蕾的佳肴,更是阳西地域文化的生动体现,它们见证了阳西的历史变迁和人民的生活智慧,吸引着八方食客前来探寻阳西的舌尖魅力,感受这片土地独特的饮食文化风情。
阳西的旅游资源丰富多样,为游客提供了丰富多彩的旅游体验。
沙扒湾、月亮湾、青洲岛等滨海景区,是阳西的旅游名片。沙扒湾海岸线绵延 2 公里,沙滩细腻,海水清澈,岸边绿树成荫,是休闲度假的好去处;月亮湾海岸线长达 6.5 公里,形似新月,水质极清,沙质极白,坡度平缓,是理想的天然浴场;青洲岛海产资源丰富,每年春秋月黑时分的 “青洲渔火”,构成了海上一大奇观,吸引着众多游客前来观赏。
阳西咸水矿温泉旅游度假山庄,是集温泉养生、休闲保健、生态旅游以及完善的食、住、娱、购等配套设施于一体的温泉养生旅游度假区。这里的温泉水温高达 75 摄氏度以上,是罕见的纯天然高浓度氯化钠矿温泉,富含多种对人体健康所必需的微量元素,具有保健、改善体质、增进健康的作用,还对治疗慢性疾病有一定帮助。山庄内设有 50 多个公共温泉泡池,以及大型水上乐园、桑拿、沐足、全套温泉理疗和独特的矿沙浴等保健养生项目,能让游客在享受温泉的同时,放松身心,舒缓疲劳。
东水山景区,山清水秀,气候宜人,四季如春。这里林海茫茫,翠竹摇曳,清泉潺潺,瀑布飞泻。东水山的瀑布气势恢宏,射水潭瀑布高达 20 余米,水花飞溅,如银河落九天;吊水潭瀑布分三层,首层最高,有 “小庐山三叠泉” 之美誉,潭水清澈见底,冰凉刺骨,令人心旷神怡。游客可以漫步山间,呼吸新鲜空气,感受大自然的宁静与美好,领略东水山的独特魅力。
游客来到阳西,可以选择不同的旅游线路,深入体验阳西的魅力。若想享受滨海风光与温泉养生相结合的休闲之旅,可选择沙扒湾 - 月亮湾 - 阳西咸水矿温泉线路。在沙扒湾和月亮湾欣赏美丽的海景,踏浪嬉戏,品尝新鲜的海鲜;然后前往阳西咸水矿温泉,泡温泉放松身心,缓解疲劳。
若是钟情于自然生态与历史文化的探索之旅,则可选择东水山景区 - 程村红树林县级自然保护区 - 双鱼古城线路。在东水山景区感受大自然的宁静与美丽,领略山林风光;参观程村红树林县级自然保护区,了解红树林的生态系统,欣赏湿地景观;最后游览双鱼古城,探寻历史遗迹,感受古代海防文化的底蕴。
阳西,以其独特的自然风光、丰富的人文景观和优质的旅游服务,正等待着游客们前来开启一场难忘的旅行,尽情畅享阳西之旅的美好与惬意。
展望未来,阳西的发展前景令人满怀期待,充满无限可能。
在经济领域,阳西将继续乘势而上,做大做强 “海洋 +” 八大产业,全力推进海上风电、临港工业等新兴产业的崛起与壮大,朝着全球最大县域海上风电产业基地的目标加速迈进,同时不断拓展海洋牧场、海水种苗等产业的发展深度与广度,进一步提升海洋经济的综合实力与竞争力。传统产业也将持续优化升级,如调味品产业将不断加大研发投入,推出更多符合市场需求的高品质产品,巩固其在全国乃至全球的领先地位;帽袋行业将借助电商平台等渠道,拓展销售市场,提升品牌知名度,实现产业的提质增效。
文化方面,阳西将深入挖掘和传承本土丰富的民俗文化与非物质文化遗产,通过举办更多丰富多彩、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,让古老的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,增强民众对本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,提升阳西文化的影响力和辐射力,吸引更多游客和文化爱好者前来领略阳西文化的独特魅力。
旅游业也将迎来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。随着阳西希尔顿酒店等大型旅游项目的建成开业,以及狮子岭文旅项目等特色旅游项目的逐步推进,阳西的旅游接待能力和服务水平将得到显著提升,旅游产品将更加丰富多样,能够满足不同游客群体的个性化需求。未来,阳西有望成为国内外知名的滨海旅游、温泉养生、乡村休闲度假胜地,吸引更多游客纷至沓来,推动阳西旅游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,为阳西的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强大动力,助力阳西在新时代的征程中绽放更加耀眼的光芒,书写更加辉煌的篇章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