相关链接
Copyright © 阳江市旅游景点特色美食网 沪ICP备2024076799号
2024-12-26
阳东,这片位于广东省西南沿海之滨、珠江三角洲西缘的神奇土地,宛如一颗璀璨的明珠,散发着独特的魅力。它东连台山、恩平市,西与阳江市江城区接壤,北接阳春市,南临南海,东西长 61.4 公里,南北长 62.5 公里,行政区域面积达 1704.45 平方公里,拥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优越的地理位置。
作为阳江市的重要组成部分,阳东处于粤港澳大湾区、北部湾经济区、海南自贸港的几何中心,是大湾区向西延伸的第一座城市,也是粤西地区对接大湾区的桥头堡。其 “航空 + 高铁 + 高速 + 港口” 的立体交通体系日臻完善,为区域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动力。阳江合山机场坐落于区内,拥有广阔的空域资源,为低空经济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;沈海高速、西部沿海高速等交通干线贯穿全境,拉近了阳东与周边城市的距离;同时,阳东靠近阳江港,海上运输便利,为对外贸易和海洋产业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。
阳东历史源远流长,其文化底蕴深厚。早在新石器时代,就有人类在此繁衍生息,这片土地见证了无数的历史变迁。
汉武帝元鼎六年(公元前 111 年),置高凉县,属合浦郡,县治在北部(今区内大八镇古城村),阳东区由此开启了其漫长的发展历程,成为高凉县境内的重要区域。从汉代起,大八古城、白沙旧州城分别作为高凉县、西平县县治,犹如两颗璀璨的明珠,承载着历史的厚重与辉煌。大八古城遗址,虽历经岁月的洗礼,但城墙的残垣断壁依然诉说着往昔的故事,仿佛能让人看到古代郡县的繁荣景象;白沙旧州城,曾经的西平县治所,也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记。
岁月悠悠,朝代更迭,阳东始终与时代的脉搏紧密相连。隋初废郡为县,隋炀帝大业二年(606 年),设阳江县,阳东区成为阳江县境的一部分,持续书写着自己的历史篇章。唐武德四年(621 年),冯盎归唐,废高州都督府,设恩州,州治阳江,阳东区也随之融入恩州的怀抱。宋仁宗庆历八年(1048 年),恩州改为南恩州;明太祖洪武元年(1368 年),南恩州被废,阳东区依然是阳江县的重要区域,默默见证着历史的风云变幻。
在近现代的发展进程中,阳东也紧跟时代的步伐,不断前行。1988 年 1 月 7 日,阳江撤县设市(地级),设立阳江市阳东区,这片古老的土地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。此后,阳东在经济、文化、社会等各个领域都取得了显著的成就,逐渐成为粤西地区一颗耀眼的新星,散发着独特的魅力,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人关注它的过去、现在和未来。
阳东经济发展势头迅猛,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,展现出强大的活力与竞争力。
在工业领域,阳东以五金制造为主导产业,形成了鲜明的特色和优势。东城镇作为 “广东省五金刀具专业镇”,阳东五金刀剪产业集群更是广东省首批产业集群升级示范区,汇聚了十八子、金辉、木森、纳谷等众多知名企业,构建起从不锈钢带钢生产、刀剪机械制造、模具制造、热处理到技术研发、产品检测、标准制定、电子商务、物流配送等的完整产业链条。区内五金刀剪产品约三分之二远销日韩、欧美等 130 多个国家和地区,在国际市场上占据重要地位,拥有 “中国菜刀中心”“中国剪刀中心” 等多个国字号称号,彰显了其在五金刀剪行业的领先水平和强大实力。
除五金产业外,食品、服装、木器加工等行业也协同发展,共同构建起阳东多元化的工业格局。食品行业中,拥有亚洲最大的果冻布丁生产基地 —— 喜之郎等知名企业,其产品畅销国内外,深受消费者喜爱;木器制造业以广东木森日用品有限公司为龙头,全行业年产值超 20 亿元,产品涵盖橡木餐椅、橡木高低凳子等,不仅在省内市场占据大量份额,还远销省外乃至国外,展现出阳东木器产品的优质品质和市场竞争力。
阳东的农业资源同样丰富多样,是广东省粮食、蔬菜、水果、南药、水产、畜牧的重要产区,农业总产值持续增长,现代化农业发展成果显著。区内大力发展特色农业产业,如火龙果种植,通过引进优质品种、推广现代农业种植技术,叠加电商平台销售,优化产业结构,促使火龙果产业全链条发展,打造出具有特色和竞争力的农业产业模式,带动了农民增收致富,实现了经济效益、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有机统一。
此外,阳东还积极谋划打造高品质紧固件、电子电器、机械装备等新兴产业集群,为经济的持续增长注入新动力。在各产业的共同推动下,阳东的经济发展呈现出蓬勃向上的态势,各类特色产品在国内外市场上崭露头角,具有较强的竞争力,为阳东的繁荣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,也为未来的经济腾飞描绘了广阔的前景。
阳东依山傍海,山奇水秀,山海兼优,自然风光旖旎,犹如一幅绚丽多彩的画卷。
东平珍珠湾,位于阳江市东平渔港西侧,是一个天然的海滨浴场。1992 年对公众开放,距离阳江市区约 40 公里。这里被三面环山所包围,山上有十万亩松树和相思树混交林,沙滩后方是一个面积为 3 平方公里的腹地。珍珠湾沙滩海湾开阔,沙质洁净,坡度平缓,波浪适中,海水清澈无污染,海湾内无礁石,是男女老少皆宜的天然海水浴场。周边还有鸳鸯石、仙人井、望海亭、葛洲帆影等 “八绝” 景观,葛洲帆影更是阳江八景之一,充满了浪漫与神秘的色彩,让人流连忘返。
东湖星岛亦是一大美景,离阳江市区十五公里,湖区水面 12000 亩,山林 600 亩,湖四周群山叠翠,连绵数十里,湖中 108 个小岛像绿宝石撒在湖面上,美不胜收,故美名曰 “东湖星岛”。湖中水质清澈,水产丰富,陆上有多种珍稀动物栖息,还有一棵 5000 年以上的古樟树王,为这片区域增添了浓厚的历史文化底蕴。
寿长河红树林国家湿地公园更是一颗璀璨的生态明珠,位于阳东区东南部,是我省首个 “国字号” 河流型红树林国家湿地公园,规划总面积 423.91 公顷,公园内湿地面积 415.47 公顷,湿地率 98.01%,红树林面积 140.45 公顷。这里动植物资源丰富,为超过 550 种野生动植物提供了天然优选的栖息地,是 “百鸟天堂”,20 多种国家珍稀濒危保护物种常年在此 “安家” 或过冬,如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黑嘴鸥、黄胸鹀、黑脸琵鹭等及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凤头麦鸡、游隼、雀鹰、豹猫等,漫步其中,仿佛置身于一个生机勃勃的自然王国,感受着大自然的宁静与和谐之美,也见证着阳东在生态保护与建设方面的卓越成就。
阳东民俗文化丰富多样,犹如一部生动的历史长卷,展现着当地人民的生活智慧和精神世界。
在传统节日方面,阳东有着独特的庆祝方式。端午节期间,那龙河上龙舟竞渡,场面热烈非凡。这项传统民俗活动可追溯至清朝乾隆年间,至今已有百年历史。各村龙舟以本村宗姓为主,船身较长,每艘龙舟有 60 多名船员,由各村壮年人组成。赛前有挖龙船、扎龙骨、拜龙船坛等仪式,比赛时锣鼓喧天,桡桨翻飞,五彩龙舟如离弦之箭,河畔人山人海,村民们为荣誉而战,展现出逆流而上、团结奋进的阳东龙舟精神。
而在元宵节,阳东区多地会举行丰富多彩的活动。像那龙镇历屯村会举办繁花灯炮活动,这是自清代延续至今的民俗,庄姓居民凡上一年有新生男丁的家庭,会在旧村落广场燃放添灯(添丁)的大红鞭炮和烟花,寓意家族兴旺。同时,阳东区文化馆会举办趣味灯笼制作活动,图书馆会举行主题故事会及灯笼制作活动,东平镇蓝精灵幼儿园会开展元宵巡游和文艺晚会,还有阳江咸水歌闹元宵歌会,众多活动营造出浓厚的节日氛围,让人们在欢乐中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。
阳东还有特色的民俗活动,如除夕扎年菜。在这一天,东城镇东兴市场内摆满了各式各样的蔬菜,红萝卜、生菜、葱、蒜等意头菜备受市民青睐,红萝卜寓意鸿运当头,生菜寓意和气生财,香芹寓意勤勤恳恳,葱寓意聪明伶俐,蒜寓意合想合算,市民买来扎年,祈求新春吉祥如意,这一习俗蕴含着对美好生活的期盼与祝福。
在民间艺术领域,阳东大戏独具特色。它其实是具有阳东地域特色的粤剧,发源于佛山,讲究 “唱念做打” 等。阳东大戏的剧目除了经典古装戏外,还有如《三婶教子》《三放闸》等具有浓郁地域色彩的现代小戏。其唱腔在保持传统粤剧韵味的同时,穿插阳江本地方言,吸收融合阳江的民歌小曲,基本声腔分为大喉、平喉、子喉三大类,艺人大多沿用平喉方式演唱,表演形式多样,包括说唱、弹唱、表演唱、阳江白榄等,在一些经典粤剧曲目中融入本地风俗文化,更能引起本地观众的共鸣,让这一传统艺术形式在阳东得以传承和发展,成为当地文化的一张亮丽名片。
阳东美食文化底蕴深厚,特色食材丰富多样,孕育出了众多令人垂涎欲滴的传统美食。
这里是黄鬃鹅、双肩玉荷包荔枝等优质食材的产地。黄鬃鹅以其肉质鲜嫩、味道鲜美著称,是当地餐桌上的佳肴;双肩玉荷包荔枝果实饱满、色泽鲜艳、清甜多汁,散发着独特的果香,深受人们喜爱。
猪肠碌是阳东极具代表性的传统小吃,属于粤菜系。其外形呈圆条形,貌似猪肠,故而得名。制作时,先将豆芽、炒河粉等馅料备好,再以整张的河粉作皮,包裹住馅料,撒上白芝麻,淋些肉香汁,最后扫上香麻油,撒上芝麻葱花点缀,咸香的味道令人回味无穷。食用时,可蘸上味好美的泰式甜辣酱,或加点牛腩汁、酱油,别有一番风味。
雅韶玛仔,又称酹镬罉,是阳东沿海地区的特色美食。以粘米粉浆为主要材料,配以文蛤、虾酱、虾米、鱿鱼丝、猪肉、花生、水瓜或丝瓜、香菜或葱等辅料,煮好的玛仔粉片嫩滑爽口,汤汁香浓鲜美,趁热吃口感最佳,让人欲罢不能。
新洲腊味是广式腊味的代表之一,历史悠久,遵循古法制作。新洲腊肠选取新鲜土猪肉,按照三肥七瘦的比例手工剁肉,加入糖、盐、酒、酱油等腌制后灌进肠衣,腊晒而成。其味道鲜美、口感醇厚;新洲腊肉肉质紧致,肥而不腻,自带酒香和微甜;新洲腊鸭选用优质麻鸭,色泽橙黄、皮滑发亮、腊味纯正、咸而不涩;鸭脚包则把鸭脚、鸭翅、鸭肝、鸭下巴连同五花肉用鸭肠捆绑,腌制晾晒后,味道香醇,是酒席、家宴中的佳肴,也是馈赠亲友的佳品。
这些美食不仅满足了人们的味蕾,更承载着阳东的历史文化和民俗风情,成为阳东独特的文化符号,让每一位品尝过的人都难以忘怀。
展望未来,阳东前景广阔,潜力巨大。在经济发展方面,阳东将继续以 “工业强区” 为战略引领,全力推动产业转型升级。一方面,不断加大对传统优势产业如五金刀剪、食品加工、木器制造等的技术改造和创新投入,提升产品附加值与市场竞争力,巩固其在国内外市场的地位;另一方面,积极培育壮大新兴产业,围绕电子电器、先进机械装备、高品质紧固件等领域,加大招商引资力度,完善产业链条,打造新的经济增长点。同时,借助阳江合山机场的资源优势,大力发展低空经济,构建 “低空 + 综合服务”“低空 + 物流集散中心”“低空 + 两个飞行试验区”“低空 + 生产制造运维基地” 等多元化产业格局,为区域经济注入新活力。
在生态建设上,阳东将坚定不移地走绿色发展之路,持续推进绿美阳东生态建设。加大对寿长河红树林国家湿地公园等自然保护地的保护与建设力度,扩大红树林种植面积,丰富生物多样性,将其打造成为集自然景观、科普教育、生态旅游于一体的绿美广东生态建设示范点和省科普教育基地。同时,统筹做好全区的爱绿、植绿、兴绿、护绿工作,加强森林资源保护,提高森林覆盖率和质量,优化林业产业结构,发展林下经济、森林旅游、森林康养等特色产业,让良好的生态环境成为阳东最亮丽的名片和最普惠的民生福祉,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的良性互动,将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。
在文化传承与创新方面,阳东将深入挖掘本土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,如龙舟文化、风筝文化、疍家文化、刀剪文化、海丝文化和红色文化等,加强对古村落、古遗址的保护与修缮,传承和弘扬传统民俗活动和民间艺术,让优秀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。同时,积极推动文化与旅游的深度融合,以文化创意为引领,开发具有阳东特色的文化旅游产品和线路,打造一批文化旅游品牌,提升阳东文化旅游的知名度和影响力,吸引更多游客前来观光体验,促进文化旅游产业的繁荣发展,实现文化价值与经济价值的有机统一,为阳东的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文化支撑。
阳东,这座充满活力与魅力的城市,正以其独特的优势和无限的潜力,在新时代的浪潮中奋勇前行,向着更加繁荣、美好的未来大步迈进,必将成为粤港澳大湾区一颗耀眼的明珠,绽放出更加绚烂的光彩,书写出更加辉煌的篇章,让我们共同期待阳东更加精彩的明天!